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著名的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又名大研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镇,丽江古城别具特色。据说这是因为当地土司姓木,若建城墙,形似在“木”字外加框,便成了「困」字,寓意不吉。纳西族称古城为「巩本知」,其中「巩本」意为仓廪,「知」则指集市,可见丽江古城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仓廪与交易中心。我们的住宿位于古城内,随着石梯拾级而下,便步入这片古朴而充满韵味的街道。
漫步于古城街道,穿过一条静谧的小巷,我们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诗云书社」。这是一家以边疆学、民族学与人类学为主题的独立书店,专注于为读者提供有关丽江与中国西南地区丰富历史文化与多彩民族生活的文献资料。我很喜欢门前的「独立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梦想,也是通向另外一个世界的入口。」。
书店内还设有饮品区,并提供版画和明信片的制作体验。我们巧遇了一位文艺气息浓厚的独立艺术家,他经营着这家书店,同时创作木制版画,其作品即将于年底在丽江博物馆展出。这里还有大量关于纳西文化与东巴文字的书籍,我和小姨挑选了几本深入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书,作为旅途的收获。
从书社出来,我们前往木府的途中,经过一座刻有「天雨流芳」的牌坊。 「天雨流芳」一语双关,其汉语意为「皇恩浩荡如春雨滋润」,而在纳西语中则意为「读书去吧」。丽江的教育传统可以追溯至元朝,明代木氏土司更是开启了纳西族汉文写作的先河。至清雍正年间,丽江改土归流,流官大力推行汉学,建书院、设学馆,读书风气盛行。如今,在「天雨流芳」的古训影响下,崇尚学问的传统在丽江依然延续,培养出众多活跃于国内外的杰出学者。
我们随后抵达木府的第一道大门——官门口。官门口的名称来自纳西语,意为「广阔的平坝」,同时也因“官”与“关”谐音,象征官民之分。明朝时,这里设有森严的防御规范:行人进入官门口不得携带兵器,马帮经过时需摘下马铃,并以毯子裹紧,避免发出声响。历史上,官门口是木府府衙的第一道关卡。门外居住的是普通百姓,而门内则是木氏土司的亲信与官吏。 「进府巷入官门立几重木石牌坊当知此境千秋重视读书明理,建金桥刊圣旨耸无数琼楼宇殿乃悟南疆万象常怀报国忠心」的对联,展现了木氏土司重视文化与忠于朝廷的情怀。
明末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曾记载丽江古镇的繁华与盛况。他描述木氏土司的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的丽江古镇,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核心,更以其规模与繁荣吸引了旅人与文士的赞叹,名声远播。由于我们抵达木府时已过下午五点,只得将参观安排至翌日。详情请见【云南】木府游记(敬请期待)。
离开木府后,我们漫步于古城街道,偶然发现了一家名为「寻木咖啡」的小店。我选择了一款云南出产的咖啡豆作为伴手礼,并请店员用相同的咖啡豆为我制作了一杯拿铁。口感香醇,余韵悠长。
随着步伐慢慢移向古城的狮子山脚,我们来到了白马龙潭寺。这座寺庙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侧门匾额上「财宝天王」四个大字尤为醒目。白马龙潭寺应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内部供奉着弥勒佛和龙王等诸神佛。其中,龙王前的菩萨形象引人注目,其背后有数条蛇身盘绕,极可能是佛教中的龙书菩萨。如果有更多相关资料,请告知我。
夜幕降临,我们穿梭于古城的街道和夜阑人静的油纸伞街,最终回到四方街的繁华地带。
在四方街附近,我们选择了一家名为「樱花餐厅」的地方用晚餐。这里不仅提供地道的云南美食,还有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少女在拍照留念,气氛极为热烈。
晚餐过后,古城的另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楼上的商店内传来现场音乐和歌声,小乐队的表演让整座古城充满活力。而古朴的街道也因各式酒吧的热闹氛围而显得与白日截然不同,年轻人在音乐中尽情舞动,为夜晚的丽江古城增添了现代的魅力。
如何前往丽江古城?
💡地点: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点击查看 Google 地图)
💡机票订购:使用 Skyscanner 比较前往云南的航空价格,找到最划算的日期和时间!